華為有個神秘部門叫2012實驗室,名字來自電影2012,寓意就是希望能在未來科技的大洪水中造一艘諾亞方舟。這個部門主要是搞基礎研究的,不追求立馬賺錢,而是著眼長遠,做一些別人不敢碰、不愿投的項目。
一般大公司都喜歡投那些短期內能看到回報的項目,那種風險高、回報不明的項目基本很難上馬。但問題是,這種做法容易被新技術、新趨勢給顛覆,比如柯達發(fā)明了數碼相機,結果卻被索尼干掉了。而2012實驗室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避免華為陷入這種大公司病。
它主要圍繞極端情況做準備,說白了就是假設哪天美國技術全斷供,華為還能不能活下去。事實證明,這一天真的來了,而靠著這些年2012實驗室的積累,華為才沒被徹底卡死。
這個實驗室下設六個大塊:中央研究院、硬件工程院、軟件院、諾亞方舟實驗室、海思半導體、研發(fā)能力中心。除此之外還有香農、高斯、謝爾德、瓦特、歐拉(自研系統(tǒng))、圖靈、熱技術和結構材料實驗室等等。可以說是一個超級科研軍團。
任正非一直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對研發(fā)投入非常狠。截至2020年底,華為有效專利已經超過10萬個,90%以上都是含金量高的發(fā)明專利。
2012實驗室不僅是華為的技術堡壘,也是咱們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象征。靠的是人才和技術的長期積累,才給我們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防線。
一般大公司都喜歡投那些短期內能看到回報的項目,那種風險高、回報不明的項目基本很難上馬。但問題是,這種做法容易被新技術、新趨勢給顛覆,比如柯達發(fā)明了數碼相機,結果卻被索尼干掉了。而2012實驗室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避免華為陷入這種大公司病。
它主要圍繞極端情況做準備,說白了就是假設哪天美國技術全斷供,華為還能不能活下去。事實證明,這一天真的來了,而靠著這些年2012實驗室的積累,華為才沒被徹底卡死。
這個實驗室下設六個大塊:中央研究院、硬件工程院、軟件院、諾亞方舟實驗室、海思半導體、研發(fā)能力中心。除此之外還有香農、高斯、謝爾德、瓦特、歐拉(自研系統(tǒng))、圖靈、熱技術和結構材料實驗室等等。可以說是一個超級科研軍團。
任正非一直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對研發(fā)投入非常狠。截至2020年底,華為有效專利已經超過10萬個,90%以上都是含金量高的發(fā)明專利。
2012實驗室不僅是華為的技術堡壘,也是咱們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象征。靠的是人才和技術的長期積累,才給我們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