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這個梗,最早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男版的,跟蘇武牧羊有關(guān)。話說當(dāng)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了,死活不肯投降,就被發(fā)配到北海放羊,一放就是十九年。后來漢匈和好了,漢朝使者來要人,單于不想放人又不好意思明說,就裝傻說蘇武早就掛了。結(jié)果蘇武的副手?;萃低蹈嬖V漢使實情,還支了個招:讓漢使跟單于說,皇帝在打獵時射下來一只大雁,雁腳上綁著帛書,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這下子單于臉都綠了,沒法賴賬,只好把蘇武放回去。于是鴻雁傳書就成了通信的象征。
還有一個女版的故事,聽著挺虐心的。說是唐朝薛平貴打仗去了,老婆王寶釧一個人守著寒窯好多年。有一天她在外面挖野菜,聽見天上飛雁叫,一下子就想老公了。她求大雁幫忙帶封信過去,可身邊沒紙也沒筆,急得不行。最后狠下心撕了裙子,咬破手指,用血寫了封信,托大雁送去,真的太感人了。
再說說古詩里為啥總寫鴻雁。大雁是候鳥,每年都要南飛北遷。古人看到一群雁飛過天際,就容易想起家、想起在外漂泊的日子。像劉禹錫寫的,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一聽到秋風(fēng)、看到雁隊,心里那股子孤寂和想家的情緒立馬就涌上來。還有李商隱那首,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也是借雁抒情,滿滿的鄉(xiāng)愁和離愁。
鴻雁在中國文化里,早就成了思鄉(xiāng)、念親、盼團圓的代名詞了。
還有一個女版的故事,聽著挺虐心的。說是唐朝薛平貴打仗去了,老婆王寶釧一個人守著寒窯好多年。有一天她在外面挖野菜,聽見天上飛雁叫,一下子就想老公了。她求大雁幫忙帶封信過去,可身邊沒紙也沒筆,急得不行。最后狠下心撕了裙子,咬破手指,用血寫了封信,托大雁送去,真的太感人了。
再說說古詩里為啥總寫鴻雁。大雁是候鳥,每年都要南飛北遷。古人看到一群雁飛過天際,就容易想起家、想起在外漂泊的日子。像劉禹錫寫的,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一聽到秋風(fēng)、看到雁隊,心里那股子孤寂和想家的情緒立馬就涌上來。還有李商隱那首,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也是借雁抒情,滿滿的鄉(xiāng)愁和離愁。
鴻雁在中國文化里,早就成了思鄉(xiāng)、念親、盼團圓的代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