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個說法,地球是宇宙中心,這其實是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后來托勒密在公元140年寫了本書,把地心說給系統化了,這一理論認為地球不動,日月星辰都圍著它轉,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的,再加上符合當時宗教的說法(地球是上帝選中的地方),所以直接統治了大家的思想一千多年。
但其實早在那個年代,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個叫阿里斯塔克的古希臘科學家就說過,太陽才是中心,地球繞著太陽轉,同時自己還在自轉。不過當時科技水平有限,沒人信他這套理論。一直到中世紀末期,人們發現用托勒密那一套算出來的行星位置跟實際觀測結果對不上,才開始懷疑地心說是不是有問題。
真正掀起革命的是哥白尼,他在1543年寫了一本天體運行論,明確提出了日心說。按照他的說法,太陽才是老大,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著它轉,這樣一來解釋天文現象就簡單多了。后來德國人開普勒又進一步修正,指出行星軌道不是圓而是橢圓,這才讓觀測數據和理論完全對得上。
不過,哥白尼的理論也有個問題:如果地球真的繞太陽轉,那從地球上看起來,恒星的位置應該會隨著地球位置變化而發生改變。于是人們搞了幾百年觀測,一直沒看到這種變化,差點又開始懷疑人生。直到1838年,德國天文學家白塞爾終于測出一顆叫天鵝61的恒星確實有位移,而且推算出它的距離是11.2光年——也就是說,之前看不到是因為恒星太遠了,不是理論錯。這一下子徹底坐實了日心說,地球也不再是宇宙中心,變成了太陽系里的一顆普通行星。
但其實早在那個年代,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個叫阿里斯塔克的古希臘科學家就說過,太陽才是中心,地球繞著太陽轉,同時自己還在自轉。不過當時科技水平有限,沒人信他這套理論。一直到中世紀末期,人們發現用托勒密那一套算出來的行星位置跟實際觀測結果對不上,才開始懷疑地心說是不是有問題。
真正掀起革命的是哥白尼,他在1543年寫了一本天體運行論,明確提出了日心說。按照他的說法,太陽才是老大,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著它轉,這樣一來解釋天文現象就簡單多了。后來德國人開普勒又進一步修正,指出行星軌道不是圓而是橢圓,這才讓觀測數據和理論完全對得上。
不過,哥白尼的理論也有個問題:如果地球真的繞太陽轉,那從地球上看起來,恒星的位置應該會隨著地球位置變化而發生改變。于是人們搞了幾百年觀測,一直沒看到這種變化,差點又開始懷疑人生。直到1838年,德國天文學家白塞爾終于測出一顆叫天鵝61的恒星確實有位移,而且推算出它的距離是11.2光年——也就是說,之前看不到是因為恒星太遠了,不是理論錯。這一下子徹底坐實了日心說,地球也不再是宇宙中心,變成了太陽系里的一顆普通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