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計算機說白了就是嵌在設備里、讓設備變得更智能的那部分計算系統。它可以用一塊單片機搞定,我們國內管這叫單片機;也可以用微處理器再加點存儲和外設搭起來;更高級一點的還能在這些基礎上加個DSP核心,搞個多核組合。
現在新的嵌入式系統基本上都是繼承PC時代的各種技術成果,尤其是90年代以后互聯網和多媒體那一套。比如能上網的PDA、MP3、數碼相機、攝像機啥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把電腦上成熟的技術濃縮一下塞進小設備里,讓人隨時隨地都能用。
而且為了兼容各種協議和標準格式,比如MP3、JPEG、MPEG這些,嵌入式系統基本都得用32位處理器,軟件也得是32位的。
為這種小型設備專門做的操作系統也不少,像Windows CE、Palm OS、Epoch這些,說明現在的嵌入式起點其實挺高的。
這類設備一般靠電池供電,價格也不能太高,所以不可能直接搬PC上的CPU來用。新一代的嵌入式處理器大多都是32位的RISC+DSP結構,要么雙核要么單核混搭。以前做RISC的老牌廠商打下了基礎,現在很多新玩家都是買了他們的專利,再結合自己的DSP搞出新產品。
嵌入式現在越來越牛,連傳統做CISC處理器的大廠也都開始往RISC和DSP靠攏了,誰都想分一杯羹。
現在新的嵌入式系統基本上都是繼承PC時代的各種技術成果,尤其是90年代以后互聯網和多媒體那一套。比如能上網的PDA、MP3、數碼相機、攝像機啥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把電腦上成熟的技術濃縮一下塞進小設備里,讓人隨時隨地都能用。
而且為了兼容各種協議和標準格式,比如MP3、JPEG、MPEG這些,嵌入式系統基本都得用32位處理器,軟件也得是32位的。
為這種小型設備專門做的操作系統也不少,像Windows CE、Palm OS、Epoch這些,說明現在的嵌入式起點其實挺高的。
這類設備一般靠電池供電,價格也不能太高,所以不可能直接搬PC上的CPU來用。新一代的嵌入式處理器大多都是32位的RISC+DSP結構,要么雙核要么單核混搭。以前做RISC的老牌廠商打下了基礎,現在很多新玩家都是買了他們的專利,再結合自己的DSP搞出新產品。
嵌入式現在越來越牛,連傳統做CISC處理器的大廠也都開始往RISC和DSP靠攏了,誰都想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