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尊紋飾的主題是"虎口銜人"。關于這一主題,有人認為:在這里,"人"應是那些奴隸,"虎口銜人"反映奴隸社會的殘酷、恐怖。對于這種傳統的解釋,另外一些考古學家則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在表現一種巫術主題。青銅器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禮器,這樣的紋飾應是巫師作法的情景紀實。張開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兩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師,巫師在祭祀中通過老虎的幫助而表現出一種能夠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銜人"這一圖案的含義究竟是什么,我們還不能做出精確的解釋,但在當時一定是和某種神話和宗教信仰相聯系的,在祭祀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壺上有冠蓋,器身長頸、垂腹、圈足。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中間平蓋上立一展翅欲飛之鶴;壺頸兩側用附壁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構思新穎,設計巧妙,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神秘為一體,被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征.壺是古代青銅酒具的一種,也是青銅禮器的重要種類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詩經》中曾有"清酒百壺"的記載,所指的便是這類器物。其造型多種多樣,有方壺、扁壺、圓壺、瓠形壺等等,蓮鶴方壺就是東周時期的代表器物。
蓮鶴方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頸兩側用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飛龍,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似乎在傾其全力承托重器。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方壺通體滿飾蟠螭紋,這些蟠螭紋相互纏繞,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種總體上的動態平衡。
壺上物像眾多,雜而不亂。神龍怪虎,神態各具。當然,方壺裝飾最為精彩的乃是蓋頂仰起盛開的雙層蓮瓣,以及佇立蓮瓣中央一只立鶴。仙鶴亭亭玉立,雙翼舒展,引頸欲鳴,表現出的清新自由、輕松活潑的感覺,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為之傾倒。因此蓮鶴方壺被專家們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它說明鄭國的工業科技水平特別是青銅器鑄造工藝,在當時處于領先地位。
蓮鶴方壺構圖極為復雜,造型設計非常奇妙,鑄作技藝卓越精湛,堪稱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典范之作。要鑄造如此復雜的青銅器,需要先進的鑄造工藝和高超的技巧。專家分析,器身上的龍與鶴系采用分鑄法鑄造。
蓮鶴方壺遍飾于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銅器藝術在春秋時期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郭沫若先生指出:蓮鶴方壺的藝術風格已迥然有別于殷商、西周,在蓋頂蓮瓣中心立一張翅之鶴,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圍,顯露出清新的氣息。郭沫若先生以極富文采的語言,稱道“此鶴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躊滿志,睥視一切,踐踏傳統于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的飛翔。”可以看出,他這里所描述的,既是指蓮上之鶴,又是歸納了春秋時代青銅禮器之總的風格與趨向。當此之時,舊的禮制迅速崩潰,新的觀念正在形成。表現在青銅藝術上,也正在開創一代新風,所以郭沫若先生說蓮鶴方壺“乃時代精神之象征”,標志著中國藝術風格的一個新的開端。
春秋戰國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空前活躍,人們個性張揚,崇尚浪漫情懷。東周青銅器作為這一時代風貌的“物化”反映,器形由厚重變得輕靈,造型由威嚴變得奇巧,手法由濃厚的神秘色彩而趨向寫實,裝飾紋樣也變得易于理解和更接近于生活。蓮鶴方壺的出現,是春秋時期時代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一種新的生活觀念與藝術觀念,是活躍升騰的精神力量的形象體現/.
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復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
尊盤通體用陶范渾鑄而成,尊足等附件為另行鑄造,然后用鉛錫合金與尊體焊在一起。尊頸附飾是由繁復而有序的鏤空紋樣構成,屬于熔模鑄件。由此可知,早在公元前5世紀,失蠟鑄造法在中國已有很高的技藝。
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盤則是水器,曾侯乙尊盤融尊盤于一體,出土時尊置于盤上拆開來是兩件器物,極其別致。尊敞口,呈喇叭狀,寬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飾玲瓏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紋,形似朵朵云彩上下疊置。尊頸部飾蕉葉形蟠虺紋,蕉葉向上舒展,與頸頂微微外張的弧線相搭配,和諧又統一。在尊頸與腹之間加飾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由透雕的蟠螭紋構成,獸沿尊頸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長舌垂卷如鉤。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虬龍四條,層次豐富,主次分明。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飾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于口沿,與盤腹蟠虺紋相互呼應,從而突破了滿飾蟠螭紋常有的滯塞、僵硬感。
這件尊盤的驚人之處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裝飾。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令觀者凝神屏息,嘆為觀止。經專家鑒定,此系采用失蠟法鑄造,因為紋飾細密復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跡。失蠟法又稱出蠟法、拔蠟法,基本方法是將蠟作成模,成型后用細泥槳反復澆淋,泥漿包住蠟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鑄型。蠟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澆鑄銅汁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