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產業長期以來面臨先進工藝的瓶頸,尤其在EUV光刻機的缺失下,國產企業曾依賴2000i進行7納米工藝生產。然而,國內企業并未放棄,通過浸潤式DUV光刻機和多重曝光技術,近期海外實驗室已證實,這種技術理論上能生產出5納米甚至更先進的工藝,盡管良率和成本問題突出,對海外芯片企業吸引力有限。
對中國市場而言,5納米工藝的國產化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先進芯片在服務器、PC等各行業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能耗敏感的服務器市場,國產芯片的自給自足變得至關重要。盡管成本高昂,但滿足國內需求、降低對外依賴,尤其是AI等領域的支持,是當務之急,這在當前美國對關鍵技術供應的限制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據統計,中國芯片市場70%以上的需求集中在14納米以上工藝,這些技術已實現量產并影響全球。中國成熟工藝芯片已具備出口競爭力,若能進一步突破5納米,將極大減少進口依賴,對于AI等本土產業的推動具有戰略意義。華人工程師在全球芯片領域的貢獻不容忽視,從臺積電到美國企業,華人人才眾多,這為我國突破工藝限制提供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總的來說,盡管挑戰重重,但中國芯片行業憑借自身的努力和人才儲備,正逐漸打破先進工藝的桎梏,實現自給自足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