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感光元件壞了。
近幾年,手機拍照的巨大進步,其實很重要一塊就是集中在感光元件上。索尼在小尺寸感光元件中的一系列研發內容讓手機拍照從記錄性質進化到了實用。手機拍照質量的飛躍是從iPhone4開始的,當時iPhone4的拍照質量讓不少人垂涎三尺。雖然那個年代日本有不少拍照質量更高的機器,但受限于網絡制式,并沒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流行起來。在iPhone4s上,蘋果第一次采用了索尼的感光元件,成像畫質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索尼也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奪回了市場份額,并不斷研發新技術。 相比起廠商宣傳起鏡頭的高調而言,傳感器已經很低調了,廠商主要宣傳的點就集中在像素和索大好上面。手機拍照的像素,就是固定在傳感器上的,傳感器的好壞決定了手機拍照的上限。但除開像素和索大好,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這些問題有些知名廠商都會犯錯,百科學堂從幾個關鍵詞來說明傳感器的特點在哪,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只是噱頭而已。
像素、傳感器尺寸和像素大小
可能后兩個詞大家還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像素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其實,手機像素的多少就是由這兩個共同組成的。手機的傳感器都是一個長方形,像素就是畫在這個長方形上的正方形小格子,大的長方形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格子畫得越小,像素就越高;而要是大的長方形天生面積就大一些,那么,同樣大小的格子也能放的越多。
那么正方形小格子的大小是多少呢?這個就是像素大小。目前主流的像素大小是1.12μm 和1.4μm,iPhone5s 是定制的傳感器,稍微大一點1.5μm.在同供應商同代技術條件下,這個小格子越大,每個像素能接收到的光線就越多,相對而言,畫質就越好。
那么這個長方形大小是多少呢?這塊業界標準是對角線長度,主流的是1/4英寸和1/3英寸,索尼給自家那塊2070W 像素的是1/2.3英寸,而喪心病狂的諾基亞808是1/1.2 英寸。面積上1/3 的大約比 1/4 的大60%,1/2.3 的大概又比1/3 的大60%。
當然,作為對比,全畫幅大概比1/3 大35 倍左右。手機在這里爭來爭去就為了一個60%和又一個60%,所以,不要拿手機拍照跟單反比了,沒意義完全比不過的;各位廠家也不要吹噓了,拿來天頂星科技也比不過的。跟微單,還是能比一下的,畢竟微單界有賓得Q系列這樣的一朵奇葩綻放。
所以呢,綜上所述,大家可以想想,為什么底大一級壓死人?同供應商同技術條件下,更大的傳感器可以容納更多的像素,使畫質更細膩?或者,可以放下更大的像素,使高感更好,帶來更好夜景效果。但一般廠商都會選擇高像素,因為高像素帶來的細膩程度是低像素無法實現的,而縮圖,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降噪方式。
相對低價一些的機型往往會選擇 1/4 英寸感光元件,可以在這塊節約一部分成本;部分主打超薄的機型也傾向于 1/4 英寸感光元件,可以有效降低鏡頭一塊的厚度;絕大部分主流中端以上機型都采用的是 1/3 英寸及以上感光元件。